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区农林局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寻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新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局机关党员在科研、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白泉镇毛竹山社区开展党总支与党总支结对、党支部与党支部结对、党员与党员结对的“三结对”活动,并结合“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力争用五年时间(2005—2009),帮助毛竹山社区基本建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完善”的新农村。
一是局党总支与社区党总支结对。利用农林局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信息、技能,帮助社区解决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形势教育,采取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寓教于乐的党的政策、理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明素养等教育;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根据社区实际需要,每年为社区办成1—2件实事,走访慰问一批困难户;帮助社区建立党建长效机制。
二是局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结对。通过农林局四个党支部与毛竹山社区二个党支部结对,努力搭建“二个平台”,开展“二项服务”,联系“一批重点户”。搭建“二个平台”,即搭建农村与城市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平台,通过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提高;搭建优势互补“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农林局技术、信息等优势与毛竹山社区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开展“二项服务”,即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帮助社区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农民致富本领;联系“一批重点户”,即各党支部在结对所在地联系一批种养户、困难户(或困难党员),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三是局党员与社区党员结对。在“三培养”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双面教育”,相互促进“二项环节”。一方面向结对的社区党员灌输精神食粮,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另一方面,机关党员接受农村艰苦奋斗教育,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体验农村生产生活艰辛,使之更加珍惜工作岗位和幸福生活,达到争创工作一流的目的。
05年以来,局四个党支部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研,了解了毛竹山社区的基本情况,生产现状,村容村貌,摸清了一批养猪专业大户生产情况,家庭困难户情况,摸清了村民需要些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服务些什么等情况,并开展了多项有效的服务,成效明显。
一、为毛竹山社区制订了2005—2009年五年的建设文明社区规划,并对社区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到目前为止,投入项目建设资金 39.85万元。
二、结合“局长进社区活动,局长带队多次深入毛竹山社区、与毛竹山社区党支部一起积极探索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万亩杨梅基地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绿色示范社区创建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社区实际需要,为社区建造图书馆和党员活动室,投入资金5000元,建造社区政务公开栏投入资金3000元,结合“技物到村送万书”等,送去实用图书800余册,资料1000余份,每年送去农村信息报10份,建立农民信箱网点112户,开展科技下乡及农业法律咨询6次,并建立了党员联系卡,为社区与机关党员正常性联系搭建了平台。
四、毛竹山社区为定海区有名的养猪专业村,针对猪粪便污染严重现状,我局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利用猪的粪便变废为宝引进沼气工程,投入资金25万元,计划建22个沼气池(户)。在我局党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已有18户开始产气使用。同时投入资金2万元建100只生活垃圾箱,局多名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清除,为净化社区环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三结对”目标,为社区村容村貌有一个较大改观,帮助社区做好1.2公里村道绿化,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现已基本成林,一片郁郁葱葱。
六、局总支利用几个节日走访慰问了一批社区困难户,从05年开始每年慰问10户,5000元,累计30户,1.5万元慰问金,起到了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建设新农村,党员是先锋,群众是基础。在“三结对”活动中,局总支利用各种形式教育引导社区干部群众学习知识,送去各种实用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拓宽了群众增收途径,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初见成效。
通过“三结对”活动,使党员充分了解了农村基本情况,体验了农村生产生活,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同时科研、技术等方面在“三农”中得到运用,使局各位党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具体活动在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结对”活动开辟了定海局级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的先河,找到了党建工作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达到了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的目的。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