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区”决策立足定海实际,立意高远,重点突出,进一步明确了定海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定海农业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在新的转型提升时期,既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区农林业主要存在着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土地经营流转困难,农业集约化生产受到制约;农业比较效益不理想,农民务农积极性普遍低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辐射作用小;整个社会重农支农惠农的氛围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各类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农林产业总体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患而备,才能无患。面对机遇,面对挑战,农林业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科学发展。根据几年来的调研和探索,我们认为,定海农业要想走出一条符合海岛特色的路子,必须坚持以发展高效生态安全节水农业为主攻方向,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和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海岛特色的节水型农业、绿色安全的生态型农业、优质高效的品牌型农业,不断推进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在今后抓农业发展时,必须紧紧扣住四项任务。
1、抓调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提升
一是主攻“水改旱”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我区淡水资源匮乏,农业遭受旱灾的频率较高。“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符合我区实际,是发展海岛农业的必然选择,对缓解农业用水与工业、生活用水的矛盾,保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今年,计划调整“水改旱”面积5000亩,重点发展蔬菜、瓜果、旱粮、饲料牧草、花卉苗木等节水型农业以及“种水改粮”项目。2009年和2010年分别调整1万亩的“水改旱”面积,三年共调整2.5万亩面积,使全区“水改旱”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二是积极探索“种水改粮”新模式,按照“收得起水、蓄得住水、用得了水、与区域水系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种水工程。三是推行“强龙兴农工程”带动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全面提升。重点在“培育”上下功夫:今年计划新培育1家公司+基地+农户连市场的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2个专业合作社的“五化”建设和10个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培育10家年产值在35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承包面积在20亩以上种植大户。
2、抓基地,推进海岛精品农业建设
农民要致富,要靠产业化带动。而带动产业化发展又必须有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作支撑。基地建设是现代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主要途经。根据我区海岛农业的发展实际,基地布局的总体要求是:沿山布置林果,沿线发展蔬菜,畜牧离开村庄,休闲进入基地。基地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要求做到有规模、有设施、有形象、有科技、出高效。今年计划实施3个市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建设面积2500亩,新增钢质大棚300套;实施1个省级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启动1个省级森林公园,规划面积3000亩;新发展2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整合提升2个畜牧小区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国晚稻杨梅之乡——定海”的命名,使基地建设真正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
3、抓工程,推进海岛花园城市建设
对我区来说,“十一五”农业工程建设重点在于“绿色生态定海”工程。该工程是打造定海“海岛花园城市”、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岛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细分为生态廊道、绿化示范、海防造林和环境整治四大块项目。一是兼顾生态和景观两大功能,强化主通道两侧的绿化建设,使之成为绿化线、风景线和体现海岛城市风貌的形象线。今年计划新建大陆连岛生态廊道双桥段4公里,总建设面积270亩。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强森林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城镇景观林山体补植造林770亩,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0公里、面积600亩。三是推进新农村绿化建设,提升新农村社区形象,完成6个社区的绿化示范村建设。四是强化畜禽污染治理,完成7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工程。
4、抓平安,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平安农业”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实现全区农林业和谐发展和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基础。“平安农业”建设,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森林防火、动物疫病防控、农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检测、农机安全管理、村级财务和权证管理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建设。一是落实各项森林火灾防范措施,添置先进的消防装备,同时充分发挥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的作用,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二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免疫率达到100%,强化动物疫病监测,确保疫情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开展柑桔小实蝇、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并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和春秋两季农田灭鼠。四是加强对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蔬菜、畜、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管理工作,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五是强化农机安全,积极做好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的创建。六是充分发挥“惠农、抗灾、促发展”的重要作用,继续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七是积极推进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财务监督网络建设,力争使进入乡镇代理记帐的148个经济合作社均实行电算化,村级财务按季理财率和财务上墙公布率达到100%。同时,开展50个经济合作社的审计和清理,做好农(渔)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各业承包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走农业“创业创新”之路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发展和长期推进的过程。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区委区政府对农林工作提出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思维,以期全区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